看到朋友圈發了如下的信息:
“掙了硅料的錢,還在掙電池錢,再跟你搶組件飯碗,是否要團結起來”
看到此段,由此對涉及相關信息進行了一些匯總,以對一年以來光伏組件的價格波動進行剖析。
首先看近日華潤招標的情況:
“2022年8月17日,華潤電力公示了第五批光伏組件集采中標候選人,通威股份、億晶光電、隆基入圍本次集采。根據招標公告,華潤電力本次集采規模為3GW,其中雙面545W組件2.9GW,單面545W組件100MW。”
據悉,此次3GW集采將選擇一家組件供應商,如無異議,通威股份將獨獲華潤3GW大單。按照單價1.942元/瓦計算,該批次組件涉及總金額達58.26億。
8月17日流出的信息,直接導致了8月19日,上市的光伏組件制造商股價大幅度地下跌。
在硅料價格具有權威定價權的通威股份已盆滿缽滿的情況下,其光伏組件環節與市場也一直未脫節,通威股份從2013年收購合肥賽維后,其部分組件產能已在分享2015年前后的市場紅利,通威股份一直保持著研發推進和少量擴產,并積累了一定的技術與市場基礎。
硅料在“主觀”的輪番的漲價中,價格已導致國內光伏電站建設一定規模的緩建、停建。
而華潤本次光伏組件投標價格通威股份比隆基低7.8分/W,表明光伏組件的價格戰已打響,同時可以看出通威股份自身的光伏組件產能未完全釋放,其下限價格仍將有想象空間。有信息表明:
1)通威股份2021年開始對光伏組件產能擴大做了準備,并聯系了相關配套設備供應商,但目前設備數量有限;
2)2021年底至今,通威股份不斷入圍了部分電力央企、電力投資商的合格供應商、短名單。
3)通股份在光伏組件以上的上游環節均已打通,而光伏組件封裝的技術含量較低,門檻較低。近期通威股份在大量招聘光伏組件的銷售人員已顯示其在下游的布局思路。
可以預見,硅料降價是必然事件。目前通威股份高調進軍光伏組件環節,將導致其他光伏組件制造商將加快其布局硅料生產環節。但通威股份的硅料生產成本低于其他企業約2萬/t。
考慮到硅料生產的試車、達產、滿產的過程。通威股份將繼續在整個產業鏈領先一段時間。
再結合目前光伏組件與硅料的對應價格關系,追溯到2018年的硅料價格,光伏組件價格空間將極大地加快各光伏電站投資商的投資決心。
自2011年無錫尚德以1.5GW組件出貨登頂全球第一后,國內光伏企業的冠軍屢次變更:其中部分企業已改頭換面;部分企業仍在奮進,2022年估計前五的排名有明顯變化;2023年的排名,值得期待!
原文標題?:?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