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最后一周,國內兩家單晶硅片龍頭一前一后調降了單晶硅片的價格:普通單晶硅片價格分別降至RMB 5.65元/片及RMB 5.6元/片,跌幅達RMB 0.4元/片,并帶動其他單晶硅片廠家一并跌價。但調整后的單晶硅片價格仍比多晶金剛線片高1元/片,這在電池價格已經跌破1.75元/瓦的情況下,單晶電池企業仍無力承受。
值得注意的是,這是今年以來,單晶硅片的首次大幅度降價。市場觀察機構指出,自我國國慶長假過后,單晶電池片和組件已經連續三周需求不足。面對高價位的單晶硅片,單晶電池組件的市場競爭力以及電池片廠家的盈利情況不容樂觀。

反觀多晶,市場則呈現出產銷兩旺的行情。多晶金剛線切片產能依舊吃緊,產品供不應求,使得砂漿片也開始有不錯的需求。

單晶走弱、多晶走強,這反映出與上半年截然不同的市場行情。無論如何,金剛線多晶硅片正在搶占更大的市場份額,這也成為本年度光伏市場的一大現象。為此,《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以下簡稱NBD)獨家采訪了保利協鑫能源控股有限公司(03800,HK)副總裁呂錦標,解讀硅片市場的最新動向。

NBD:作為硅片龍頭企業,保利協鑫在推廣金剛線切多晶片方面做了很多努力,您認為金剛線切多晶片的競爭優勢是什么?

呂錦標:保利協鑫從2013年啟動金剛線切片機國產化改造項目,到2016年末取得突破。從改造結果來看,MB型改造機與專用機臺切割結果并無明顯差異,而在切片良率方面較專機還略占優勢,在TTV等硅片精度指標方面較專機甚至有顯著優勢。綜合來看,鑒于改造機的投資成本僅為專機的十分之一,而切片加工成本兩者相當,因此,現階段改造機的性價比優勢非常明顯。

金剛線切多晶片表面制絨的問題也是在今年攻克的,主要方法有添加劑制絨、干法黑硅、濕法黑硅等工藝。這就解決了金剛線切多晶片的應用問題,為其大規模量產提供了條件。

我們從今年開始大范圍推廣切片機的改造。一開始,我們并沒有想到金剛線切多晶片會推廣得這么快。但是市場的需求遠大于我們的預期,金剛線切片機的改造不得不一再提速。8月底,我們完成了所有MB機型的切片機改造,當月金剛線切多晶片的產能占到了60%左右。11月,我們預計金剛線切多晶片的出貨量可以占到80%。有些電池企業已經全部采購金剛線片了。到明年初,我們的切片產能將全部切換為金剛線切割,一部分來不及改造的砂漿切割機將對外承接代工業務,確保不同需求的平穩過渡。

我們做了很多前期準備,主要看重的就是金剛線切多晶片的性價比優勢。大規模推廣金剛線切割改造后,多晶硅片直接降本超過0.5元/片。而且我們的金剛線切片機改造取得了巨大成功,全部使用自己的技術,只需要很少的改造成本,多晶硅片產能就可以大比例提升,甚至翻倍。這使得多晶硅片的競爭力有了很大提升,對多晶的全產業鏈都是很好的事情。

NBD:金剛線切多晶片目前所取得的成功是否是可持續的?未來有什么進一步提升的空間?

呂錦標:金剛線切割技術在多晶領域的快速推廣,將單多晶在切片端的加工成本重新拉回到相同水平。金剛線切多晶片的成功是有多方面原因的,未來在很多方面都有提升空間。首先是切片環節,提升的方向之一是細線化。細線化對單晶和多晶的挑戰是一樣的,對專用機和改造機而言也是如此。金剛線細線化需要解決的主要是鋼線本身的技術指標和成本,以及鑄錠和拉晶品質優化等問題。隨著相關工藝技術水平的提升,多晶鑄錠改善硬質點、降雜提質,未來鋼線將逐步過渡到到60微米再到50微米,現有改造機臺將完全能夠兼容,個別指標甚至超過專用機。

另一個提升方向是薄片化。從技術角度看,多晶硅片可以薄到110-120微米,相對于當前180-200微米左右的硅片厚度仍有很大進步空間。當然,薄片的問題不在于切割端,而在于電池、組件工藝技術的配套,這有賴于上下游的協同推進。

切片環節主要解決的是降本問題,而配套的黑硅技術則在降本、提效方面都有提升空間。上周,我們發布了第二代高效黑硅片,黑硅加工成本可降低40%左右,電池效率額外提升0.05至0.1個百分點。預計到明年一季度末大規模量產后,我們完全可以將黑硅加工成本控制在0.1元/片,功率增益提升至5瓦。按照當前的組件價格計算,黑硅組件有0.05元/瓦的增益,而成本只上升了0.02元/瓦左右。疊加濕法黑硅技術以后收益大于增加的成本,而且前期金剛線切多晶已經降本約0.5元/片,多晶組件性價比已大幅提升。

黑硅技術還有一個優點,能夠與高效PERC技術高度匹配。由于“背鈍化”和“黑硅陷光”的可以很好地匹配,多晶黑硅疊加PERC技術后可得到額外收益,效率比普通多晶PERC高出0.4%以上,可以實現“1+1>2”的效果。目前,協鑫集成量產的金剛線切多晶+黑硅+PERC的電池轉換效率已經達到20.5%,未來有望提升至21.5%。而在成本方面,經我們測算,與砂線切+普通電池工藝的單位成本相比,金剛線切多晶+濕法黑硅+PERC的電池制造成本僅為其92.7%,性價比較高。

NBD:您如何看待單晶、多晶在當前價格下的競爭力?對未來競爭形勢有何判斷?

呂錦標:單多晶競爭力差異體現在硅片端,硅片又分為長晶和切片兩道工序。在切片端都推廣金剛線切割后,性價比差異主要在長晶端。而多晶鑄錠爐通過這幾年的熱場改造,單爐產量從350公斤提高到1200公斤,每臺爐月產量達到9噸,未來還會升級至G8爐。而單晶拉棒在幾度更換爐型后,即使導入連續多根技術,單爐月產量也在3噸以下。在效率差越來越接近的情況下,多晶鑄錠的成本優勢越發明顯。

關于單晶、多晶產品競爭力的比較,業界此前有個公認的看法是:單多晶硅片價差0.6元/片是個分水嶺,超過0.6元/片多晶更具優勢,反之則單晶更具優勢。從當前的價格來看,降價后的單晶報價為5.6-5.7元/片,與傳統砂漿切割的多晶硅片相差0.6-0.7元/片,但仍高出金剛線切多晶硅片有1元/片。相對于已成主力的金剛線切多晶片而言,目前的單晶是沒有優勢的。本周,單晶組件價格已經跌破2.9元/瓦,擠壓單晶電池價格跌破1.73元/瓦,面對5.6元/片的硅片價格,單晶電池端兩頭受擠、交易清淡。

需要注意的是,單多晶硅片0.6元/片的性價比標準差是在前些年測算的,當時單多晶電池效率差在1-2個百分點。而當前單多晶效率差已經縮小到0.7-0.8個百分點。三部委最新公布的“領跑者計劃”單多晶效率差也是0.8。按此測算,硅片端更加合理的性價比標準差應該是0.3-0.4元/片。也就是說,單晶超過多晶0.4元/片以上就已經沒有競爭優勢了。

隨著金剛線切割的推廣,金剛線多晶片年底前或明年上半年將完全替代砂漿片。眾多多晶硅片廠家運行經驗的積累,裝備工藝的提升,將進一步推動多晶硅片提質降本。金剛線多晶片將在目前4.6-4.7元/片的價位下降價讓利電池組件端,讓多晶產品繼續縮小與單晶的效率差,同時擴大性價比優勢,率先進入光伏平價上網的產品序列。

從長期來看,單晶多晶的競爭主要受兩個因素的影響,一方面是政策因素,另一方面是技術發展的因素。國家在政策層面有意推動行業向高效化發展,確實對行業高效化、平價化的發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動作用。但我們也應該看到,高效化不等于單晶化,多晶也可以做到很高效率,而且是更具性價比、更具市場價值的高效化。在技術層面,過去的很多技術,都是在單晶方面實驗,而后推廣到性價比更高、產能更大的多晶領域,PERC技術的推廣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

產業發展需要龍頭企業主導,保利協鑫在發展多晶的同時也有單晶技術儲備,單晶的發展重心在鑄錠單晶和超高效N型單晶技術落地。主流單晶產品則與龍頭企業中環進行戰略合作。未來,隨著光伏發電補貼下調,政策對產業的影響逐步弱化,光伏產業競爭將充分市場化,光伏產品的成本和性價比將決定市場份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