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地面、屋頂分布式光伏電站、光伏扶貧等合計投產45GW、每W綜合投資平均6.8元,、合計投資超過3000億元。

一二三類地區平均利用1200小時,2017年投產部分合計年發電540億度電,平均每度電補貼0.4元,每年補貼超200億元,20年合計國家補貼超過4000億元。

國家補貼源至全國所有工商企事業單位,每個家庭在每個月繳納所用電量中,附加的1.9分錢電費基金。

一段時間有個說法,像廣東省每年用電量超過4000億度,每年廣東繳納的新能源基金超過80億,但廣東投產光伏電站不到2G,得到的新能源補貼不到10億,其它70億都貢獻了其他省區,因此、爭取本省內多些光伏電站指標,是該省領導會算經濟賬。

推廣戶用光伏的也做了比方:一個100戶的村,村中一戶裝了光伏電站,其他99戶交的1.9分錢部分都貢獻到這戶人家了,該村100戶都裝了,周圍沒有裝光伏電站的村莊都為其作貢獻了。

國家征收新能源基金,發展新能源產業,不僅包括光伏,還包括風電、生物質發電、地熱、潮汐能、新能源汽車等,其中風電裝機已經到達1.6億千瓦,按平均出力2000小時,平均度電補貼0.30元、每年國家需補貼960億元,20年合計1.92萬億元、大大超過目前光伏。

數據測算,實際上這些年光伏風電國家補貼超過電站的基本建設投資,出于對國家政策的信任,也不難看出為什么有那么多機構企業搶裝了?為什么目前光伏高燒不退?

中國風電與光伏補貼20年超過3萬億是基本事件,如果將此費用用于軍事,中國可發展世界最強大的軍事力量,用于支持新能源,足見中國政府推動綠色發展,踐行巴黎氣候大會承若的國際擔當,與美國總統特朗普形成鮮明對比,特朗普反歷史潮流,不僅要退出巴黎協議,而且動用201條款,打擊中國光伏制造業,注定要成為歷史的笑柄。

推動新能源的發展,也不能完全用直接經濟效益來衡量得失與依靠國家補助發展,客觀認識新能源對人類社會可持續發展意義,不斷推動新能源技術進步與廣泛運用是根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