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新能源大爆炸的第552篇原創文章。文章僅記錄《新能源大爆炸》思想,不構成投資建議,作者沒有群、不收費薦股、不代客理財。
有的業績差只是因為季節性或者商業模式導致的業績釋放節奏問題,有的就是真的差了,應該仔細對比這兩者的區別。
前幾天基于光伏設備龍頭的成功路徑,覆蓋次新股微導納米,認為它要逆襲行業龍頭可能性比較小,但努努力成為一個具備一定競爭力的綜合設備平臺公司也是有一定機會的。文章發布后引發了一些爭議,尤其比較集中于過去兩年,光伏行業大爆發,很多公司大賺特賺的情況下,微導納米的利潤卻那么拉胯,2022年三季度甚至還出現了虧損,為什么利潤表現逆行業大勢呢?
01 利潤表現不及預期的原因
微導納米過去兩年的利潤表現不及預期,跟設備行業的商業模式有很大的關系,光伏設備屬于專用設備,設備廠商需要和電池、組件廠密切配合,基本都采取以銷定產模式:下游客戶下了訂單后,設備廠商再開始生產,甚至有可能需要跟下游客戶共同研發新技術新產品,導致生產周期相比通用設備產品大大的拉長了。
即使表現比較優秀的幾個龍頭,平均存貨周轉天數也要400天以上。作為行業后排玩家,微導納米的存貨周轉率就更難好到哪里去了,平均需要500多天。
光伏設備產品發貨之后,需要等客戶驗收,從設備發貨至驗收,微導納米一般需要6-14個月,其中發貨至安裝調試完成一般為1-2個月,安裝調試完成至驗收一般為5-12個月。2021年全年,公司發出產品的平均驗收周期為13.18個月,相比2019年更長。
加上下游客戶擴產投資并采購公司設備存在非均勻、非連續的特征,不同訂單的驗收時間間隔也不同,導致公司每個月和每個季度的訂單量及驗收都不同。 雖然ALD設備也可以用于PERC電池,但此前市場用的更多的是PECVD,導致無論是這兩年的PERC電池擴產,還是由P型電池升級到TOPCon電池,廠商優先選擇的都是PECVD,只有全新投產的TOPCon電池才會考慮ALD設備,而去年TOPCon滲透率才逐步起來。
?也就意味著,雖然過去幾年,光伏行業大爆發,但微導納米受益比較明顯的也就是去年,但去年的訂單,截至三季度,還沒有到確認驗收的時候。
加上按照公司過往的營收季度分布,普遍都是第四季度占大頭,甚至有可能是近一半的水平,也對三季報的業績產生了較大的影響。
而且在過去的這輪光伏擴產潮中,微導納米也跟著加大投入研發和擴建銷售團隊,以及降價爭搶訂單,這幾點從財報就可以看出來。
2019~2021年,微導納米研發費用合計增長6,594.94萬元,增幅高達212.12%,2022年三季報為0.94億元;管理費用合計增長1,473.66萬元,增幅133.45%。2022年Q3為0.29億,都在持續快速增長中。相反,毛利率卻從2019年的53.98%下降到2022年Q3的34.27% 。
看設備公司的成長性,核心看訂單情況,截至去年Q3,公司的在手訂單達到19.75億,其中預計TOPCon 電池設備訂單17 億元,2022 年新簽設備訂單約 12 億元,要知道,2021年Q3的時候,公司的在手訂單才8.82 億元,這兩年的增長速度是非常不錯的。
從合同負債和存貨的增長也可以看出來,合同負債從2020年底的1.55億快速增長到2022年Q3的4.4億,存貨也從2020年底的3.43億飆升到22年Q3的7.62億。
按過去的訂單交付周期推測,2022年Q4,以及2023年的業績還是非常值得期待的,至少營收繼續保持高速增長沒有多大問題。
02 微導納米未來可期
目前P型電池向N型電池轉移已經是大趨勢,尤其是TOPCon和HJT,此前TOPCon主要是由P型電池產線升級而來的,但現在市場也出現了一些情況:很多P線電池產線并無法直接轉成TOPCon電池產線,即接下來一兩年TOPCon全新的新建產線會逐步放量。
PECVD和ALD都可以用于TOPCon的鍍膜環節,但在TOPCon電池隧穿層,相比PECVD技術,ALD技術更具優勢,比如在三維共形性、大面積的均勻性等方面更優,只是沉積速率相對慢一些。微導納米卻通過技術研發克服了產能的短板,目前公司的ALD設備最大產能比捷佳偉創的PECVD設備都要高。
這也是在捷佳偉創已經具備TOPCon全線設備供應能力的情況下,微導納米依然在2022年新增了十幾億的TOPCon設備訂單的原因之一。
尤其是微導納米的PEALD二合一設備,相比捷佳偉創已經具備產能和產品性能上的優勢了,可以預見,接下來微導納米將是捷佳偉創非常強勁的競爭對手,訂單很可能要被搶走不少,就看捷佳接下來在TOPCon領域如何應對了。
雖然捷佳偉創目前作為TOPCon設備龍頭總是具備一定優勢的,但參照光伏設備領域其他龍頭的成長經歷,只要在關鍵環節保持足夠的競爭優勢,未來成長性就不用擔心,至少新能源大爆炸對于微導納米在TOPCon上還是比較有信心的。
微導納米當下最大的問題還是ALD在HJT電池上的應用具有不確定性,現在產品依然處于探索開發階段,但市場普遍偏悲觀。
如果最終技術上能突破,反倒不失為一個差異化競爭,畢竟想要在PECVD領域直面邁為這樣的競爭對手,壓力是比較大的。
此外,對于ALD技術在半導體領域的應用,公司也在積極的推進,為此公司還專門提拔了曾任拓荊科技的工程副總經理、顧問周仁作為公司的總經理。
總的來說,按照光伏設備行業的龍頭成長途徑,對于在ALD領域具備較強競爭力的微導納米而言,未來還是非常值得期待的,接下來就是持續關注公司在研發和市場上的投入了。當然了,就交易而言,市場當下給的預期還是太高了,如果能冷卻冷卻就好了,次新股就這一點很討厭。
原文標題?:?2023年業績有望大爆發,100億出頭的設備新貴,預訂下一個邁為股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