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 | Penn; 編輯 | 郭郭
→這是《環球零碳》的第457篇原創
俄烏戰爭引發的全球能源危機,對世界正產生著深遠影響,其深度和復雜性前所未見。
除了對全球產業鏈和地緣政治有深刻影響外,也為可再生能源帶來了前所未有的發展勢頭。
對一些國家,特別是歐洲國家來說,化石燃料供應中斷,凸顯了本土可再生能源電力在能源安全方面的優勢,這促進許多國家加強了支持可再生能源的政策。
與此同時,全球化石燃料的價格高企提高了太陽能光伏和風力發電相對于其他燃料的競爭力。
12月6日,國際能源署(IEA)在其最新發布的《2022年可再生能源報告》中,用詳實的數據證明,在全球能源危機的推動下,可再生能源的發展正在急劇地加速。
報告預測,未來五年內,全球可再生能源產能將增加2400吉瓦,這一增量相當于中國目前的全部電力裝機容量,比去年預測高出30%,是IEA有史以來最大規模的上調。
此外,報告還預期全球電力結構將出現重大轉變,可再生能源將在2025年初取代煤炭,成為全球最大電力來源。
報告同時指出,未來五年,可再生能源將占全球電力增量的90%以上,而可再生能源也將是唯一有望獲得份額增長的電源,煤炭、天然氣、核能和石油的發電份額都將下降。預計到2025年初,可再生能源就將超過煤炭,成為全球最大電力來源。
國際能源署總干事法提赫·畢羅爾(Fatih Birol)表示:“可再生能源已經獲得了迅速擴張,但隨著各國尋求利用其能源安全優勢,全球能源危機則進一步將其推入了一個更快速增長的非凡新階段。世界將在未來5年增加與過去20年一樣多的可再生能源。這也正好證明了當前的能源危機,可以成為邁向更清潔、更安全的能源系統的歷史性轉折點。”
01 到 2027 年,可再生能源將改變全球電力結構,成為最大的電力來源
《2022年可再生能源報告》認為,隨著煤炭、天然氣核能和石油發電的份額不斷下降,可再生能源或將是未來五年唯一份額增長的發電來源。可再生能源在電力結構中所占的份額預計將在預測期內增加10個百分點,到2027年達到38%。
未來五年,風能和太陽能光伏發電量將增加一倍以上,到2027年提供全球近 20%的發電量。在預測期內,這些間歇性技術占全球可再生能源發電量增長的 80%,這將需要額外的電力系統靈活性來源。而在2025 年初,可再生能源將超過煤炭,成為全球最大的發電來源。
太陽能光伏發電裝機容量有望在 2027年超過煤炭,成為全球最大的發電來源。據國際能源署預測,在2022年至2027年期間,全球太陽能光伏累計裝機容量將增長近兩倍,在此期間將增長近1500吉瓦,到 2026 年超過天然氣,到2027年超過煤炭。
在未來五年內,太陽能光伏發電的年增量每年都在增加。盡管由于商品價格上漲,目前投資成本較高,但在世界大多數國家,公用事業規模的太陽能光伏發電是新發電成本最低的選擇。分布式太陽能光伏,如建筑物的屋頂太陽能,也將加速增長,因為零售電價上漲,而且政策支持越來越多,它們可以幫助消費者節省能源費用。
在2022年至2027年期間,全球風電裝機容量幾乎將實現翻番,海上項目占增長的五分之一。根據國際能源署的報告,超過570吉瓦的新增陸上風電容量將投入使用。然面,由于(受限于)冗長的審批程序以及電網基礎設施缺乏改善,陸上風電項目只有在預測期結束時才能打破 2020年創下的年度紀錄。海上風電在全球范圍內加速增長,隨著中國的省級政策支持海上風電的快速擴張,以及預測期結束時美國成為一個相當大的市場,歐洲海上風電裝機容量(在全球海上風電市場中的)占比從2021年的50%下降至 2027 年的 30%。
123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