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 | Sueyl;編輯 | 郭郭

→這是《環球零碳》的第431篇原創

歐美以“碳壁壘”圍剿電池光伏等產業,碳足跡成為產品出海必備選項

以“碳壁壘”為主的綠色貿易壁壘,正在成為國際貿易中的新技術壁壘。

無論是高能耗的鋼鐵、電解鋁、塑料和水泥等產品,還是電池、光伏等清潔技術產業,都面臨出口產品的碳足跡合規風險。

面對這些新的綠色貿易壁壘,我國如何建立這些行業的碳足跡評價標準并開展認證?

對此,生態環境部在10月27日的發布會上回應:當前正在積極探索開展碳足跡評價工作。

應對氣候變化司司長李高表示,我們反對以氣候變化為名設立的任何形式的貿易和技術壁壘。但從落實“雙碳”目標的工作需求來看,也有必要開展碳足跡評價工作,推動建立碳標簽制度等一系列工作。

除了國家在制度層面推進碳足跡、碳標簽工作外,業界也開始聯手,積極推動新能源和電池等行業的產品環境聲明(EPD)標準和平臺建設,以助力國內企業有效應對國際貿易碳壁壘,提升競爭力。

近日,中國電池行業環境產品聲明(EPD)平臺技術委員會、無錫新能源產品碳足跡公共服務平臺相繼組建與成立。

01 國際綠色貿易新壁壘

碳足跡(Carbon Footprint),是指企業機構、活動、產品或個人通過交通運輸、食品生產和消費以及各類生產過程等引起的溫室氣體排放的集合。其中的產品碳足跡是指計算產品生命周期內產生的溫室氣體或二氧化碳排放。

產品通過碳足跡認證可間接反映其環境友好程度,在全球碳減排大背景下,企業對碳足跡認證的需求日益增強。

歐洲已經對一些高排放領域的產品出臺了碳足跡披露的要求:

近兩年歐美相繼推出有關“電池法案”,以減碳環保為由,提高了中國企業產品落地歐美市場的門檻。歐盟委員會的“電池立法新規”要求從2024年7月1日起,工業及電動汽車電池的制造商和供應商必須提供產品碳足跡聲明;

談判階段的歐盟碳邊界調節機制(CBAM) 提出對鋼鐵、水泥、鋁、化肥和電力行業原材料征收碳關稅;美國制定《清潔競爭法案》(CCA) 設立美國碳關稅;

法國,韓國,意大利等國家對光伏組件為代表的新能源產品出口提出了碳足跡核算和認證的要求;

……

碳足跡正在演變成一種不可抗拒的貿易壁壘,碳足跡直接與產品投標商務評價掛鉤。為有效應對綠色貿易壁壘,碳足跡認證已經成為企業出海的必備選項。

產品環境聲明(EPD)是國際上第一個細化到具體產品碳足跡的體系,并針對特定產品制定了產品種類規則(PCR)。EPD經由第三方驗證的,科學的、可比的、國際認可的,對產品整個生命周期的環境數據和信息進行報告。

根據PCR標準核算的產品碳足跡會注冊到EPD體系中,逐步形成可追溯、權威的產品碳足跡數據庫。

歐洲、美國、德國、法國、日本等都相繼開展了EPD驗證,其中歐洲EPD起步最早,也較為成熟,瑞典已經建立具有世界影響力的EPD機制(EPD國際體系)。

面對國外這些各種各樣的“碳壁壘”,中國急需要建立一個碳足跡服務平臺,一方面可以幫助采購商,消費者更好的了解產品的可持續性和環境影響,另一方面也可幫助國內新能源企業更好地應對國際貿易壁壘增強國際綠色低碳產品領域話語權。

12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