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9日,雙良節能連續發布兩則重大采購公告!
其一為全資子公司雙良硅材料(包頭)有限公司向新特能源股采購多晶硅料共15萬噸,預計采購金額約為454.50億元(含稅),合同期限為2023年至2030年。
其二為全資子公司江蘇雙良硅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向東方希望采購多晶硅料6.68萬噸,預計采購金額約為202.40億元(含稅),合同期限為2022年至2026年。
一天內“豪擲”近657億,與兩大硅料企業簽下共計21.68萬噸的硅料采購合同,雙良節能再次用大手筆展示其發展光伏的決心。
“豪擲”2000億采購硅料
維科網光伏注意到,這并非雙良節能首次大手筆采購硅料。
圖片來源:維科網光伏
自2021年下半年開始,雙良節能先后跟新特能源、協鑫科技、通威股份等多家硅料企業簽訂硅料采購合同,累計多晶硅采購量高達80.136萬噸,預估采購金額為2156.41億元。
數據顯示,2021年我國多晶硅產量50.5萬噸,已是歷史新高。但雙良節能簽訂的合同采購量已接近2021年我國多晶硅產量的160%,可見雙良節能對未來光伏產業的信心。
又一匹光伏黑馬
資料顯示,雙良節能是雙良集團旗下以綠色環保為己任,致力于成為領先的零碳綠色綜合能源解決方案提供商的企業,早在2003年就已上市。
2008年,雙良節能開始從事多晶硅還原爐業務,截至2020年國內市占率已近70%。
2021年2月,雙良節能宣布成立雙良硅材料 (包頭)有限公司進軍單晶硅片,將在包頭市稀土高新區分兩期建設共40GW單晶硅項目。6月29日,其硅材料研發中心就出爐了首根大尺寸單晶硅棒。
如此驚人速度得到了大批企業注意,自2021年10月起,雙良節能跟下游電池片及一體化企業陸續簽訂長單銷售合同。截至2022年9月,其單晶硅片銷售合同累計預估金額已超過900億元,成為繼上級數控后又一匹“光伏黑馬”。
2022年1月30日,雙良節能宣布包頭一期20GW單晶硅項目的建設已接近完成,并啟動二期項目(20GW),總投資62億元。
業績方面,2022年上半年,雙良節能實現營收42.96億元,同比增長243.87%;凈利潤3.53億元,同比增長244.74%。其中,單晶硅棒和硅片銷售收入高達20.67億元,已成為雙良節能最大營收來源。
2022年9月,雙良節能又宣布擬20億元設立新的全資孫公司雙良晶硅新材(包頭)有限公司,在包頭投資建設年產50GW單晶硅拉晶項目。
全部項目建設完成后,雙良節能單晶硅片產能將達90GW,一舉成為行業領先的硅片供應商。作為對比,2021年底上機數控單晶硅片產能為30GW。
下一個隆基
但雙良節能的“光伏雄心”并非只是成為下一個上機數控。
2022年4月,雙良節能發布公告稱,計劃在包頭稀土高新區共投資50億元建設20GW高效光伏組件項目。
9月25日,雙良節能光伏組件產品成功量產下線,從正式開土動工到實現批量生產,僅用時140天,再次展示了“雙良速度”。
如此布局,已讓雙良節能的“光伏雄心”水落石出。
眾所周知,隆基也是以單晶硅片在光伏行業立足,成為龍頭后向下游光伏組件延伸,最終成為全球市值最高的光伏企業。
雙良節能的發展路徑和隆基如出一轍,先是以單晶硅片環節為突破口,今年又進一步延伸至光伏組件。
雖然沒有隆基推動單晶硅取代多晶硅的壯舉,也沒有將金剛線引入硅片切割類似的降本杰作。但雙良節能勝在抓住了N型硅片的機遇,在TOPCon和異質結(HJT)兩大高效電池技術即將爆發前夕,沒有P型硅片產能負擔的雙良節能,或許會更加游刃有余,同時在組件尺寸上,雙良節能也沒有二選一的煩惱,產品包含182和210尺寸單雙玻組件,以滿足更多用戶需求。
那么問題也來了,如果雙良節能的模板是隆基,截至9月30日,雙良節能總市值為290.89億元,隆基總市值為3632億元,兩者市值差距高達12.5倍。隨著雙良節能單晶硅片及組件產能逐漸提高,市值能否大幅上漲?
值得一提的是,2021年3月,隆基成立西安隆基氫能科技有限公司正式進軍氫能,并在2021年10月下線首臺堿性水電解槽產品。雙良節能旗下江蘇雙良新能源裝備有限公司首套1000Nm3/h綠電智能制氫系統,也在近期成功下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