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 | 維小尼;編輯 | 郭郭
→這是《環球零碳》的第320篇原創
根據國家“十四五”規劃綱要,在十四五期間,中國將重點發展九大清潔能源基地。在這九大基地中,有三大跟四川密切相關,分別是金沙江上游清潔能源基地、雅礱江流域清潔能源基地和金沙江下游清潔能源基地。
盡管這幾大基地也跟云南、貴州、西藏等地有交集,但根據金沙江和雅礱江流域的地理位置和可利用資源情況,四川占據了主導??梢姡谖磥碇袊鍧嵞茉唇ㄔO戰略上,四川的地位還是非常重要的。
根據規劃,這三大基地,說是圍繞“風光水儲一體化”基地來統籌建設。考慮到西南地區的優勢和當地政府的規劃情況,其實水電將占據大部分。
可是,今年這個夏天,四川這個水電大省,卻因為缺水遭遇了缺電。導致問題的直接原因,雖然是高溫干旱極端天氣,但未來這種情況會不會經常出現?概率大不大?不得不讓人深思。
有一種觀點認為,缺電的深層原因是四川能源轉型步子“走太快”,近年來四川能源消費結構快速向低碳清潔化轉型,導致太過依賴水電;有人甚至提出解決方案認為,四川應考慮放緩能源轉型的步伐,可以走一走“回頭路”,通過新建部分燃煤電廠等傳統方式來確保能源供給的穩定和安全。
過于依賴水電是事實,截至去年末,四川水力發電量占全省發電量的81.6%;但解決方案落在放緩能源轉型,甚至走“回頭路”啟用煤電,卻不是最優解決方案。
對于以四川為代表的西南地區來說,利用豐富的水資源發展水電,大方向沒錯,但面對未來極端天氣可能越來越多、西南地區水流量減少的局面,也需要未雨綢繆,充分開發這里豐富的風光資源,以形成“風光水儲一體化”的多能互補格局,降低過于依賴水電的“一電獨大”風險。
01 水電也不穩了?
水電是清潔能源、可再生能源,也被認為是比較穩定的能源。
在解決風能和光伏等新能源的間歇性、波動性問題上,抽水蓄能還被認為是調峰、儲能比較成熟的方式。
可是,這一次川渝大旱,讓我們也看到一個殘酷現實,水力發電也是“靠天吃飯”,遇到極端天氣也容易導致發電量驟減,穩定的水電也會成為了不穩定因素。
有人認為,也許這只是幾十年也難遇一次的極端情況。
但一些數據告訴我們,這種僥幸心理也許難以如愿。
根據中國氣象局成都高原氣象研究所科研人員等編寫的《西南區域氣候變化評估報告2020》。該報告將“未來高溫、干旱和暴雨事件將會更為頻繁”列為中等信度——這些研究至少說明,極端天氣不應被視為可忽略的小概率事件。
另外,根據四川省環境政策研究與規劃院、四川省氣候中心、四川省環境科學學會的專家們用觀測數據進行了“捕捉”,并通過今年4月發布的系列報告可以發現,西南一帶的冰川在嚴重退縮,濕地、江河徑流在減少。
《川西現代冰川資源最新調查研究》指出,1966-2020年,川西地區山地冰川總面積由593.17平方千米減少至462.04平方千米,共減少22.1%,縮減面積超過五分之一。
同時,氣候變化加劇了若爾蓋濕地徑流短缺?!段髂蠀^域氣候變化評估報告2020》顯示,1980-2016年,若爾蓋濕地徑流量以每10年0.85億立方米的速率減少,氣候變化是徑流減少的主要原因。
此外,1950-2001年,岷江、沱江、嘉陵江流域徑流量顯著減少,氣候變化是1901-2011年金沙江、沱江流域水資源量發生變化的主要原因。
《西南區域氣候變化評估報告2020》還預測,2021—2050年若爾蓋濕地徑流量將減少,可能加劇濕地退化、導致黃河中下游地區可利用水資源減少。
四川阿壩州的若爾蓋國家濕地公園地處長江、黃河上游,被喻為“中國西部高原之腎”,這塊濕地的萎縮,難免會對下游水流造成巨大影響。
其實,不只是四川,全球都出現了因為干旱導致水電發電量下降的情況。德國、法國、挪威、美國等國的水力發電量都接連發出“警報”。
今年前7個月,歐洲水力發電量僅為245太瓦時,較去年同期下降了20%。
美國西部地區的胡佛大壩水電裝機達208萬千瓦,每年能夠滿足130萬美國居民的需求,今年6月,大壩的發電能力已經減少了近一半,僅為107.6萬千瓦左右。
如此看來,面對全球暖化和干旱頻率增多,水電不穩的問題將不會是小概率事件。
12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