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7日下午,離都蘭縣城30公里外的安固灘上,夏日哈鎮果米村藏族牧民祥杰手捧哈達,等待著前來免費給他們發放安裝電源設備的中國三峽新能源公司工作人員。從這一天起,像祥杰一樣分散居住在柴達木盆地戈壁深處的7000多戶牧民家庭,將免費領到一套獨立的340瓦戶用光伏交直流發電系統,徹底告別“油燈糞火”的無電生活。

為了感謝為他們送來設備的工作人員,祥杰一家人做了精心準備,手抓、西瓜、紅牛等各種特色食品和飲料擺了滿滿一桌。

不足40分鐘,設備剛安裝完畢,祥杰的大兒子彭毛當周便迫不及待地打開電視機,用不太流利的漢話對我們說:“這是新買的電視,現在有了電,我也可以看比賽了唄!”

彭毛當周所說的比賽,正是時下火熱的足球世界杯賽事。前幾天,他跑到離家30公里外的縣城給手機充電,看到城里的伙伴們都在談論世界杯,于是,也萌生了看球賽的想法。

彭毛當周在不停地調換電視頻道,祥杰的一番話又把我們帶到了上世紀六七十年代牧民沒有電的困難情景當中。他說:“在我小的時候,電是什么我們想都不敢想,小時候家里用的是羊油燈,再后來條件有所好轉,有些人家用上了煤油燈、蠟燭等,到了八十年代末人們又開始用上了手電筒等蓄電池產品。早幾年前,很多人都買了手機,因為沒電,大家要經常去縣里找電源給手機充電,有的還靠汽車電瓶來為手機充電。現在,有了免費的太陽能發電設備,照明不用愁了,還可以用冰箱、打酥油機,要感謝黨和政府的關懷……”

“無電區”通電工程是“民心工程”、“德政工程”,凝聚著黨和政府的拳拳愛心,彰顯著項目工程實施單位和企業高度的社會責任感和使命感。這項工程的實施,給廣大無電群眾生活上帶來的改善顯而易見。

中國三峽新能源公司是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無電地區電力建設光伏供電工程的投資建設主體,承擔項目涵蓋格爾木市、德令哈市、天峻縣、烏蘭縣及都蘭縣等5個市縣。

中國三峽新能源青海分公司副總經理劉建平介紹,為了把這項民心工程、德政工程做實做好,中國三峽新能源公司從設備設計、生產招標到發放安裝嚴把產品質量關,并加快籌備建設期,目前,該項目所需光伏組件已經全部到貨,6月底前7152套發電系統將全部發放安裝完畢,到時可解決超過2萬人的用電問題。

隨行的都蘭縣經濟和發展改革局局長左洪軍告訴記者,柴達木盆地太陽能資源豐富,由于無電戶居住分散,多居住在戈壁深處,這套直接將太陽的光能變換成電能的光伏電源系統,尤為適合當地解決無電人口用電難的問題,主要為用戶解決照明、收錄機、廣播、電視機、打酥油機、小型冰箱等基本生活用電。

生活在德令哈市蓄集鄉陶斯圖村的牧民科日勒也是這項工程的受益者。6月18日清晨,中國三峽新能源公司的工作人員來到他家忙碌開了,有的安裝光伏板、有的安裝逆變器和蓄電池,不一會,整套設備安裝調試完畢。

打開電視機,看到色彩生動的畫面,科日勒和老伴兒高興得嘴都合不攏:“我們沒花一分錢就能用上電,而且以后還不用交電費,多虧了黨和政府,多虧了你們!”

【相關鏈接】無電地區通電獨立光伏工程是國家“金太陽”工程的一部分,我省于2013年啟動實施無電地區光伏獨立供電工程建設工作。該工程涉及海西、黃南、果洛、海北、玉樹共六州31個縣(市),計劃建設獨立光伏電站372座,總容量13982.5千瓦,戶用光伏系統9.6118萬套,總容量33316千瓦,解決11.9518萬戶、47.1615萬人的用電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