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單來講,指在住房屋頂和農業大棚、工企廠房上鋪設太陽能電池板,“自發自用、多余上網”。
也就是說,農民可以自己使用這些電能,并將多余的電量賣給國家電網,通過分布式太陽能發電,每戶人家都將成為微型太陽能電站。
這個產業對國家發展和環境保護有重要作用。
過去幾年,國家下大力氣扶持和補貼,不少鄂州人已從中獲益。據鄂州市發改委官網披露,截至2018年9月底,我市59個光伏扶貧電站,已累計發電551.9378萬千瓦時,獲得發電上網收益550萬元,國家補助201萬元,光伏扶貧幫扶效益初顯。
自2016年我市啟動光伏扶貧工程以來,全市共備案建設59個光伏扶貧電站,并網總規模5493千瓦,總投資4394萬元,共關聯78個村(含51個建檔立卡貧困村)、4236戶建檔立卡貧困戶。
經市發改委、市扶貧辦及時聯合申報,目前我市首批納入國家補貼目錄的55個電站電價補貼已全部到位,共計201.6536萬元,資金已撥付各區扶貧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