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4日,第十三屆亞洲太陽能光伏創新合作論壇在上海跨國采購會展中心拉開帷幕。值得關注的是,今年論壇組委會特別安排了"光伏大咖開講啦"主題活動,希望光伏人共同分享,一起鼓勵,一起描繪光伏美好未來。

? ? ? ?澳大利亞工程院院士、上邁新能源董事長、無錫尚德創始人施正榮“講述光伏的過去現在未來”。

以下為施正榮博士演講實錄,部分內容有刪改。

我是一個光伏老革命,已經干光伏三十年了,從實驗室做到企業,現在又回到實驗室。雖然現在不怎么出席光伏會議,但光伏的每一個小動靜都很關注,基本上還是算與時俱進。今天周元秘書長讓我來講,我想從什么角度來講?

最近形勢變化太快太大,讓整個產業甚至一些從業人員,包括很多的年輕人感覺有點困惑,這個產業還怎么干?前途在什么地方?

我就跟大家稍微講講光伏的發展歷史,這樣也能感覺到在短短的二十年當中,我們都干了什么事,自己經過了解評估,自己重新選擇和定位。

我的觀點是什么?

光伏人不用改行。

第一:全球的光伏產業快速發展歷程也就是二十年,中國光伏產業的起步幾乎和國外是站在同一個起跑線上的。

縱觀我們的光伏產業,中國的光伏產業是高大上,我們所從事的產業是功在千秋的一個產業。

它不光是一個生意,它還是超越商業的,光伏是一種情懷。現在中央政府都講藍天保衛戰,光伏發電是藍天保衛戰很重要的武器。同時,我們在技術、質量和自主創新能力都是趕超世界的,所以我定位叫“高大上”。

? ? ? ?第二:從外到內的轉折。

為什么這么講?從一開始的技術、人才、市場、資本都是海外的,然后轉成國內,光伏產業必將成為能源轉型的中堅力量,我們要有信心,從這個角度不要考慮改行,而是考慮如何把這個產品像電視機、空調一樣推向千家萬戶。

首先我們看一下技術,我2001年回國,當時我也很矛盾,選什么樣的技術?我在國外是做多晶硅薄膜方向的,我說做單晶硅、多晶硅還是薄膜呢?是做組件、電池還是什么呢?后來我想,還是做電池吧,電池比較簡單,總共也就600萬美金,干其它的也干不成。

當年我就想專注就做電池,甚至組件也不想做,為什么?創業之前也看了很多書,做企業要專注,不能什么都做,你的精力和資源都有限,所以后來在尚德的發展中,我一直遵循著這個規則。后來想想,還是做電池,當年國內的電池轉化效率,單晶在10%,多晶在12%左右,我想還是做電池,主要做多晶。國外實驗室當年的研究,一直延續到現在都沒有離開技術的核心,所以我就選擇這樣一條路線,做多晶硅,選擇了很多設備,結果很快我們做到15%的轉化效率。

第三:做好質量。

因為中國的產品,要能夠到海外去銷售。我們國內原來也有三四家光伏組件廠,從來沒有做過IEC認證,如果做不到IEC6115這樣的認證,就不會有人看中你的組件。這一點非常重要,要做IEC的認證,還要做UL的認證。有了這個認證,我們才能參與國際競爭,2004年德國的《新能源法》出來,正好趕上這個機會,市場爆發,企業的發展就迎來了非常好的機會。

以海外市場為主,我們所有早期的一些企業,每年都要到慕尼黑去。國內有那么多的企業,想要參與這樣一個市場,必須在質量上達到這個水平,否則你也沒有這個機會。所以技術和質量這兩點門檻,為我們中國光伏產業的發展基因就注入了高大的元素,我們要出口就得IEC,所以每家都做,IEC的認證機構每年要到你廠里進行廠驗,這樣確保了光伏產品的質量,真正上了一個很高的臺階。

? ? ? ?還有很多人,包括國內的媒體對光伏早期的發展都不是很清楚,光伏產業前十年發展都是靠民營企業,靠自己的血汗錢掙來的,十家上市公司都在美國上市,更多的是得到了海外資本。

IPO當年的融資額20億美金,每家公司后來又是發債,又是再融資,或者債轉股,我估計至少50億美金以上。所以說光伏早期發展的資本是來自于國際資本,希望年輕人能夠對這段歷史有所了解。

那么現在再看這樣一個過程,早期的發展結束了,一些老革命都感覺到過于依靠海外的供應其實有很大的問題,這個從2003年我們就體會到了,所有的材料要海外供應,一個不能確保我們的供應,另外成本下降的幅度非常有限。

光伏要想取代傳統能源,成本如果不能大幅的下降,那是不行的。從2003年開始,我們在國內只要你想干光伏,我就給你免費培訓,搞了五年。當年培養國內的伙伴,上下游,有錢的出錢,有力的出力,我們就傳授知識和經驗,這樣把我們國內產業鏈發展起來了。更重要的是裝備,以前我們百分之百都得進口,現在國內從硅到硅片一直到最后的組件,包括旁側的產業,全部裝備國產化、自動化、智能化,這種發展趨勢是非常的驚人。

還有人才也是這樣,我們看坐下來的都是自我培養的人才,沈教授,也是國內從交大讀博士,然后帶人研究,現在的研究水平趕超世界。人才,這也是我們十多年發展的非常突出的成績。我當年剛回國,招不到人,怎么辦?就招大學生,每天又當企業家,又當科學家,一個禮拜有三天給他們上課。人才培養也是非常重要的,與我們這個產業是息息相關的。

技術的自主創新,原來的轉化效率記錄都是由世界保持,現在我們中國的光伏企業不斷打破產業化高效的記錄。同時中國企業家很清楚,光靠效率是沒有用的,28%轉化效率,4塊錢一瓦,沒有人買,我把效率提高,同時我的成本還得控制住,所以兩點做到確實很不容易。中國這個產業發展,我們有技術的儲備,包括雙面電池,這兩年已經開始付諸于實施。

中國也同時從一個制造大國轉為一個業務大國,這一點應該感謝我們的政府。2013年開始,光伏最困難的時候,真的是走投無路,海外市場沒有,國內產能過剩,我們國家開始對光伏進行補貼,連續四年成為全球最大的市場。

? ? ? ?平價上網近在眼前。既使“531”補貼不明確以后,很多高電價地區自發自用的商業屋頂項目仍然在開發,但“531”同時給我們這個產業帶來一定沖擊。我是這樣理解“531”政策的變化,我不認為政府要踩鍘刀,為什么?

藍天保衛戰是國家領導人提出來的戰略目標,尤其是在北方地區的清潔供暖,這個方向肯定不會變。我相信暫時的剎車,是為過熱的光伏產業降降溫,去年53 GW太熱了,一方面知道熱,一方面拼命的朝前沖,政府可能希望大家冷一冷。第二個看來大家利潤不錯,讓出點紅利給社會。第三點,政府財政也可以減輕點負擔,無非是從這三個角度。

我想能夠充分發揮我們的想象力,讓光伏真正的走向我們的生活。可以在火車上,可以在電動車上,電動車的充電樁。

? ? ? ?所以還是要堅定信心,我們如果把光伏放大到五年十年來看的話,像過山車起伏不斷。我們再等十年,可能一條直線向上,你說我們要改行嗎?我們不用改行,我們要堅守,把這個事業做好,把能源轉型的藍天保衛戰打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