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海曙區龍觀鄉李岙村,很多人會發現這里的房子和其他地方有著明顯的區別:一整片整齊劃一的聯排小洋樓白墻黑瓦,和近在咫尺的青綠山水搭配得很協調,但每棟小洋樓頂上中間部位的一些“瓦片”卻反射著陽光,格外亮眼。
別小看這些“瓦片”,正是因為它們,李岙村的村民才能享受每月50度電的補貼,村集體經濟年收入更是從前幾年的3000元猛增到了去年的30余萬元,今年有望突破60萬元。這種“瓦片”,其實就是利用太陽能發電的光伏板。
69歲的洪國芳是李岙村村民,他說從一開始他就非常支持光伏建設。“現在,每戶村民每月可獲50度電補貼。去年年底,我們家就領到了322.8元。”洪國芳家里平時只有老兩口生活,但兒女經常來家里,特別是暑假,外孫、孫子一來,用電量就會猛增。因此,一年的電費遠遠超過322元。“但是對村里有些年紀大的村民來說,電器用得很少,平均每個月的用電量還真不到50度。”
更讓洪國芳滿意的是,由于村里有錢了,環境也一天比一天好了。“去年我們村還被評上了最潔美鄉村呢。”70歲的洪劉恩和老伴住在160多平方米的聯排小洋樓里,見到記者就夸村里的干部有眼光。“剛開始,我們還擔心用這種光伏板做的屋頂會不會漏水。現在看來,完全是杞人憂天啊。”每天上午和下午,洪劉恩還會帶著熱水瓶到村里打上兩壺熱水。“我們以前經常在自家門口用木柴或煤球來燒熱水,現在村里集中用電燒水供應給村民。這個措施真的很好,既保護了環境,又方便了村民,燒熱水的費用也是由光伏發電收入來補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