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環保新商機”之“光伏農業大棚項目實現工業反哺農業”也在央視二套[經濟信息聯播]欄目播出。

宿州協鑫農光互補電站,當地農戶正在一派生機的大棚中忙碌,竟讓人恍如置身春天。農戶沈琴玲說,她家的地“一畝租1080元”,相比之前種地,每年可以獲得兩萬多元的增收,這還不包括她在光伏電站的勞務收入。

既不影響農作物生長所需陽光,又要保證光伏電站發電效益,是協鑫新能源農光互補電站的基本“自我修養”。協鑫新能源副總裁張耀邦介紹,為此,公司將光伏板抬高了近一倍,拉寬了光伏陣列間距,同時配合大棚形狀的“定制化”設計。“我們目前主要通過光伏電站的盈利來反哺農業。”

協鑫新能源還將光伏農業與精準扶貧相結合,實現光伏電站+農戶+貧困戶的多方共贏。貧困戶除可獲得固定的幫扶資金外,還可以像普通農戶一樣通過土地流轉租金和勞務收入在“家門口掙錢。”

來源:光伏測試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