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光伏不僅讓我在經濟上翻了身,更讓我明確了今后職業發展的方向。”近日,從事家用光伏發電推廣的王先生在接受光伏能源圈記者采訪時說到。
王先生:
廣東英德人
因能家用光伏電站合伙人
英德市家用分布式光伏推廣第一人
英德首家光伏發電系統體驗館創辦者
“草根”逆襲
英德,廣東省面積最大的縣級行政區,歷史文化名城、旅游重鎮。
王先生于1986年出生英德市的一個偏遠山村。
走出大山、開創一番事業成為年少時王先生和小伙伴們最大的夢想。
長大后,王先生為此付出了不懈努力,先后做過服裝、金融、電動車、摩托車等生意。但由于競爭激烈,始終沒能掙到錢,甚至還虧了本,欠了債。
怎么才能翻身、逆襲?
憑著多年來練就的敏銳嗅覺,王先生關注到了光伏發電這個行業。
2017年3、4月間,王先生通過考察做出了與因能合作的決定。幾個月下來,王先生的分布式光伏業務做得風生水起。
“自從做起光伏生意,我不光還了債,還買了市里數一數二的樓盤。”王先生說,“這不,我的這輛老牌福特車,我也打算換一輛新的。”
牽手因能
“能把光伏裝到人民大會堂屋頂的企業,一定很有實力,所以我選擇與因能合作。”王先生說。此外,因能作為國內首家分布式光伏整體系統品牌推出的業內第一個質量標準和售后服務標準等也成了打動王先生的重要因素。
“做這行的特別多,和誰合作很重要。”王先生說。
為了選擇合作伙伴,王先生對光伏企業做了較為深入的了解,最后通過對比、篩選,選擇了與因能合作,于今年4月成為因能合伙人。
自此,王先生的人生軌跡發生了改變,成為了英德市家用分布式光伏推廣第一人,并在當地建設了第一家光伏發電系統體驗館,在業內漸漸有了名氣。
“經常有客戶主動登門來要求安裝光伏電站。”王先生說這話時滿是自豪,“我做的項目從幾千瓦到20千瓦不等,基本上每個月都能保證兩單。”
深耕細作
英德地區,工廠較多,旅游業拉動作用明顯,年輕人多以打工為主,月人均收入水平在3000元左右。
“做光伏賺錢較多,但很辛苦,不肯付出,不肯用心,肯定做不成。”王先生說。
廣東天氣很熱,上到樓頂安裝施工的時候,王先生和施工人員都要把草帽浸水后戴在頭上來防曬降溫,半天下來需要給草帽浸水好幾次。
另外,開拓市場也需要付出很大的體力和耐性。
“我現在的業務以居民類業務為主,包括一些出租房、小旅館的屋頂。”王先生說,“目前我們做的項目比較多,有好多現成的案例,所以和其他兩三家競爭對手比起來,有自己的優勢。為了更好地開拓市場,我雇了兩個專職業務員,并且也發動身邊的親戚朋友們都來介紹業務。”
據王先生說,現在他還在積極跟很多商家賣場洽談合作,正努力用不同的方式和渠道,把自己的生意和因能推廣給更多人,相信未來王先生的陽光生意會越做越好,越做越大。